秩年返校

校友企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秩年返校 -> 校友企业 -> 正文

填补石油石化计量领域空白的探索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10

——记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郑琦

1982年,郑琦从抚顺石油学院油气储运专业毕业,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发展祖国石油工业的伟大实践中,以坚实有力的脚步走过了34年的风雨历程,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骄人业绩,也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初出茅庐  展现才华

郑琦刚到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时,正值在设计院计量自动化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检定站(现更名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他被安排到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工作。面对放弃自己所学的油气集输、储运这一发展空间相对更大的专业,去从事对单位、对个人几乎都是全新且专业面窄、专业性强的工作领域,这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郑琦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选择了油气计量这一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为了能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好地从事油气计量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考取了上海机械学院自动化仪表专业攻读计量流体力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计量专家赵学端教授。经过3年时间的寒窗苦读,郑琦于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设计院工作。

来到设计院后,郑琦立即投身到大庆30万吨乙烯原料配套工程这一国家重点项目中,成为“天然气及轻烃流量标准装置与检定系统”研究项目的主要研发成员。该项目主要研究检定或校准流量计量配套仪表的标准流量装置与检定系统,解决引进的大口径流量仪表的检定问题,建立国家的天然气,轻烃流量计量标准,填补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该项目既要自主地研究、建立以空气为介质的中低压大流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也要从美国、日本等国引进、吸收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建成国内配套的天然气、轻烃流量标准与检定系统。郑琦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英语能力强的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他一边担任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与检定系统工艺安装、调试、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检定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标准,参数计算的数学模型,调试优化检定过程的工艺参数、工作流程;他一边还担任引进的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调试负责人,承担着低压大气流量气体流量最高标准的安装、调试、检定重任。在国内第一次用围尺法实现了大型钟罩装置的计量检定,第一次采用反吹法实现了用钟罩装置检定临界流音速喷嘴。该装置精度达到0.1级、容量为10立方米、流量范围可到2500立方米每小时,单价为82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只有3套,是当时国内精度最高、流量最大的低压气体流量标准;他同时还兼任引进的车载式临界流喷嘴流量标准装置的调试、检定负责人,到美国参加了装置的测试、室内验收,提出了对迟滞压力、迟滞温度进行修正的技术意见,并用该装置在国内首次完成了高压,大流量天然气流量仪表的在线实流检定。钱学森、朱亚光到大庆参观考察时,观看了临界流喷嘴装置检定流量计的实际操作,钱学森评价说“我是搞空气动力学的,没想到这个原理用到了流量检定上,你们消化、吸收这项技术很快,要在国内推广”。

“天然气及轻烃流量标准装置与检定系统”研究项目,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气体、液体流量标准装置,完善了天然气、轻烃计量检定溯源系统,成功解决了天然气、轻烃流量仪表的计量检定难题,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作为主要完成人和贡献者领取获奖证书时,郑琦既无比高兴也无比欣慰,感到无悔当初作出的专业选择。因为在该项目及其它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909月郑琦被破格聘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当时大庆油田第一批当选的十名文革后毕业的高工之一。

求实创新  科技成果频出

以往新生产的油气计量仪表的检定与校准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与现场安装的工作环境差距较大,因而会产生难以预知的计量误差,不能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作为专业从事油气计量工作的技术负责人,郑琦一直在思考、研究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攻关,系统地提出并逐步建立了油气流量仪表在线实流检定或校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并针对海上特殊环境下海洋平台及浮船上原油交接计量器具的检定问题,开展了原油体积管在线实流检定技术的研究。他提出参考API等先进标准,研发小容积体积管与标准流量计相配套的体积管实液检定装置,建立数据处理模型和检定方法、操作程序,使原油在线实流检定技术有了新发展。利用该项技术,对中海油所属海上油田原油体积管及流量配套仪表进行在线检定,实现在这一领域中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打破了这些检定工作长期由几家国际知名测试机构垄断的不利局面。

随着国内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建设,对天然气流量计量仪表进行在线实流检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郑琦组织开展了用车载式临界流喷嘴在线实流检定天然气流量仪表的工作,连续在陕京输气管道的主要贸易计量站实施了孔板流量计的检定,随后又实施了气体超声流量计的检定,创新了检定技术和检定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油气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流检定,已成为人们普遍选用的一种检定方式,它使得国家的油气计量检定系统更加完善,保证了油气贸易的公平公正。

郑琦长期担任全国油气计量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致力于油气计量标准化工作,负责主审了有关原油、液态烃计量的系列标准“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和“液态烃体积测量”及有关天然气计量的标准“用孔板测量天然气流量”。考虑到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及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郑琦提前规划,积极推动了天然气计量标准的立项工作,在主管部门及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立项研究、起草国家标准“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用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当时,国内这两个标准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超声流量计在国内天然气测量中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郑琦多次利用去欧洲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会议的机会,翻译、分析、研究还处于起草阶段的相关国际建议和欧洲标准,与国外知名的超声流量计生产厂商交流、沟通,与主管领导,标准起草人等反复分析、研究,推进标准的起草。作为标准的主审人。多次召集、组织不同阶段的标准审查会并最终定稿。2001年,在西气东输工程等大规模管道建设到来之前,这两个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及时地指导、规范了天然气交接计量站的建设和超声流量计的使用,解决了高压大口径流量计量的急需,创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后,郑琦又陆续参与、主审了有关用涡轮、孔板、容积式、旋进漩涡、质量流量计测量天然气的标准,目前已形成系统配套的标准系列。在目前颁布和使用的有关油气计量的3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中,郑琦负责起草、担任主审、组织审查的就占20多项。此外作为全国容量流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他还参加近20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起草、审查工作。

随着我国石油价格机制与国际接轨,油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研究接轨对油气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已迫在眉睫。2002年,郑琦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油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总技术负责人,带领由来自不同单位20余名专家组成的项目组,在完成油气品质普查、计量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按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3个研究专题,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经济评价,经过深入研究、技术分析、方案优化,提出了油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具体实施意见,对规范加强油气贸易交接管理、逐步改进完善油气定价机制、应对接轨和向国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等,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项目获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研究成果已在建立油气定价机制中采用。

勇于攻关  解决西气东输计量难题

2001年,郑琦开始参加西气东输计量测试中心的方案论证和前期筹划,经中国石油组织多次论审,决定建设西气东输天然气计量测试中心,并依托西气东输管道主干线设计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气流量计量标准,用于检定和测试高压、大口径、高准确度的天然气流量计,以满足西气东输工程的需要。同时考虑今后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长远需求,建立和完善国家的天然气量值传递体系。2002年,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郑琦开始主持设计“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计量中心”。当时,国内尚无设计、建造高压、大流量、高准确度天然气流量标准装置的成熟经验。国外也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建有同类规模的天然气流量标准装置。因此采用什么种类的原级、次级、工作标准装置以及如何计算确定各级标准装置的量值传递总体方案就成了设计建立流量标准装置的一个难题。在郑琦的带领下,项目组通过国内外同类装置的调研,经反复的方案研究、计算、对比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原级、初级、工作标准装置的种类、流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并经不确定度分配和计算,确定了量值传递总体方案。

经过五年多的设计、建设、调试,西气东输计量测试中心已于2007年顺利投入运行,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南京分站,现在已成为国内开展高压大流量天然气实流检测的主要机构,是亚洲规模最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天然气流量计量检测及研究中心。该中心已被用于与国际间的天然气流量标准装置比对,提高了我国在油气计量检定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解决了我国高压、大流量、高准确度天然气流量仪表检定的技术难题。郑琦作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主要贡献者,荣获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

一马当先  勇作科技攻关的引领者

2004年,郑琦开始担任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此时的他仍然带队冲锋在前。鉴于油气地面工程技术设计的专业领域多,各油田重点技术攻关方向也各有侧重,需要全面的组织和协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科技主管部门点将郑琦,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五十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油气地面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总负责人,同时负责组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十一五”期间四十个重点实验室之一的“地面工程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

作为“油气地面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项目长,郑琦主持、协调了“油气地面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立项、开题等前期工作,组织各项目参加单位,在三元复合驱注采系统配套工艺,SAG超稠油采出液高温脱水技术,含硫气田脱水和硫磺回收新工艺、滩海及海洋油气田开发海工新技术、油气田开发地面工程建设标准化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协同科研攻关,该项目的完成为此后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地面工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者,郑琦和其团队紧紧围绕高含水油田精细挖潜、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火山岩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室内研究、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研发出了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地面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简化了地面工艺流程,减少了生产操作成本,降低了地面工程建设投资。,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同类油田开发配套地面工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今,担任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的郑琦,早已从一个勇于拼搏的水手逐渐成长为了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这艘巨轮的领航者。他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着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正冲出国门,扬帆远航,不断缔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